青柯鸟笼手艺人转型谋变

这是一个朗朗晴天,方新华窗前的工作台上却还亮着台灯。他在做一把竹制裁纸刀。桌上,还有十多把成品的竹刀,有些已经包浆,泛着特殊的光泽。53岁的方新华是锦城街道青柯村里专做青柯鸟笼的手艺人之一,做了几十年的鸟笼,怎么做起了竹刀?

“鸟笼越来越卖不动了,只能多做几种产品,看哪种卖得更好。”方新华的工作间里,还摆着十几只鸟笼,楼上更多,摆满了几个房间。鸟笼的生意还能做,当天他快递发货发出一箱,一箱共六只,目的地是南京某市场。但当这门生意在萎缩时,谋变是必然的。因为眼下已是十月,但今年的销售额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。青柯村人做鸟笼,是传统技艺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青柯鸟笼处于起初阶段,制作的鸟笼只有捕鸟、贩鸟等用途,不具有观赏性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,青柯鸟笼第三代传承人江红星、方新华等人将“南笼”派制作鸟笼的特色融入青柯鸟笼,使青柯鸟笼的制作技艺日趋完善。2010年,青柯鸟笼制作技艺被列入临安非遗保护名录。

卖不动的原因,是野生动物保护法在2018年进行修正和实施以后,捕鸟人渐渐绝迹。制作鸟笼这门技艺之所以在青柯村兴起,最早是因为这里的鸟比别处的更“眉清目秀”。方新华的爱人、青柯村村民来炯炯记得,她小的时候,因为鸟儿们长得清秀,外面来这里捕画眉鸟、相思鸟、绣眼鸟的特别多。江南一带养鸟人,主要爱听婉转的鸟鸣,这三类鸟的外形和歌喉,使其成为养鸟人的心头好。

野生动物保护法不但改变了山林鸟变成笼中鸟的命运,也改变了养鸟这种爱好。花鸟市场里卖鸟的生意最先萎缩,紧接着就是鸟笼。这些信息,方新华都通过订货方了解到了。但他毕竟是一个匠人,手中有技艺,心中就不慌。

“不做鸟笼我还会做别的,像竹制裁纸刀,还有书房里用的一些竹制品,竹制发簪我也会。”方新华已经开始戴老花眼镜,但身体还很结实,每天清晨要沿着村道跑上几公里;经过岁月的沉淀,心态日益沉稳,手中的活也愈加扎实。

方新华做的鸟笼以平价版为主,便宜的每只两百元,也可以按需订制,价格按精致程度而定。一把竹制裁纸刀普通的40元,刀柄上镶嵌红木就贵一点,50元。竹制裁纸刀的工艺较鸟笼更简单,一天能做好几把。竹制发簪是做着玩的,有着美丽的花鸟造型,方新华在杭州工作的女儿觉得好看,带走了。

有过当年坐着火车、挑着鸟笼到市场叫卖的经历,眼下的市场变化,虽然让方新华和来炯炯有点担忧,但并不退缩。“我想学做直播,让顾客看到我们真正纯手工制作的过程,也改变原来单一供应专业市场的销售渠道。”来炯炯这样说的时候,她身后的方新华一如既往认真地在工作台上不停打磨竹片,淡定从容。

来源:【临安新闻网】   作者:孙梦蕾   信息发布:黄晓强   添加日期:2020-10-19   
 

 

 
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官方网站 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
浙新办[2004]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